( 記者王敏)在5月8日天津武清區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武清區工信局黨委書記、局長高巧生介紹說:
面對新冠疫情防控和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我們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干部下沉、政策落地,為“雙戰雙贏”提供了有力支撐。
高巧生表示:截止到5月7日中小微企業已復工10894家,復工率96.6%。其中:第一產業57家全部復工,復工率100%;第二產業2833家工業企業,累計開復工2826家(剩余7家企業因各種原因暫時不能復工),開工率99.8%;第三產業商貿服務業企業8384家,累計開復工8011家,復工率95.5%。個體工商戶已復工26957戶,復工率91.6%。
一、抓龍頭、保重點,推動上下游產鏈企業動起來
疫情防控之初,對區內防護服、口罩原材料等納入疫情防控的10家重點企業第一時間組織開復工,保障了重點疫情防控物資供應。對京津冀三地龍頭企業如北京奔馳、京東方、小米等及時開工配套企業42家,保障了重點龍頭企業不斷鏈。及時為坐落于濱海新區、西青等地的三星、一汽豐田、一汽大眾、長城汽車等全市支柱企業配套的98家企業及時復工,保障了上下游供應。
二、搭建平臺,推動區內企業協作配套,形成內循環產業鏈條
堅持點面結合,政府搭建平臺,以“4+1”和4大傳統產業為重點,定期組織產業對接,沖抵因疫情影響的國外市場,創造新的合作機遇,形成新的合作模式,避免中小微企業因上游不通出現大規模停擺。如開發區日進汽車在天津的配套企業有18家,杰麥多樂器在區內配套企業12家,我們都是在第一時間協調組織同步開復工。比如,目前我們正在籌備的鐵科院武清產業基地配套大會,已經有區內46家企業報名參會。
三、堅持危中有機,借勢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搶抓中央新基建、新動能、新經濟、新模式等機遇,對具有發展潛力、符合全區產業發展方向的中小微企業加大支持力度,借勢做大做強。在落實國家、市各項惠企政策基礎上,新出臺了《武清區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十五條》、《武清區支持實體經濟克服疫情影響促進企業平穩發展九條》等,打出了區級政策組合拳。如我們在落實市、區智能制造、科技創新政策基礎上,加大企業實施研發創新扶持力度,以科技創新項目的形式給予最高 50 萬元資金支持。工業轉型升級購置設備項目門檻降至100 萬元(含)以上,擴大惠企面。
四、充分發揮“132”專班作用,開展“惠企”專項行動
目前,區內活躍著1166個駐企工作組,覆蓋了所有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駐企工作組以服務疫情防控、宣傳惠企政策為己任,發揮了惠企政策宣傳員、疫情防控監督員、困難問題協調員和要素保障服務員作用。截止5月7日,累計幫助企業協調解決用工、融資、手續辦理、產業鏈供應等復工復產中的實際問題22798個,落實“津21條”累計8060條,落實“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27條”累計26024條。先后通過印發16萬冊政策“口袋書”,推送“二維碼”等“一書一碼”形式,實現了惠企政策宣傳全覆蓋。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最新決策部署和最新指示要求。在穩的基礎上積極進取,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進復工復產達產,用足用好國家、天津市、區的惠企政策,象對待幼苗一樣對待企業,努力培育壯大新的增長點增長極,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進一步暢通產業、市場、經濟社會循環,努力實現“六保”要求。
新聞發布會現場記者提問:《武清區支持實體經濟克服疫情影響促進企業平穩發展的若干措施(試行)》的主要內容和政策預期?
高巧生介紹:《若干措施》以對沖疫情影響為導向,以務實管用、精準有力、立即發揮作用為原則,充分考量區內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在應對新冠疫情防控的特殊形勢下所遇到的復工復產復業難、資金周轉難等突出問題,從實施中小微企業“薪金貸”政策,保工資穩就業;對承租非國有資產類經營用房的個體工商戶租金給予銀行貸款支持,降低經營成本;實施積極穩崗就業政策,助力復工復產;提振消費信心,激發市場活力 ;落實政府采購支持中小微企業相關規定,提高采購金額和比例,緩解產品“賣”難問題;搭建“云”平臺,推進產供銷一體化,暢通市場循環;推動區內企業協作配套,形成內循環產業鏈條;搶抓新機遇,借勢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強化政府牽針引線對接服務,降低企業綜合要素成本等。經測算,上述9項措施區財政投入在2億元左右,可撬動社會資本投入20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