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埃森哲發布《2020中國企業數字轉型指數研究》。報告指出,盡管數字轉型已經有全面展開的趨勢,但是依然只有少數中國企業轉型成效顯著,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保持了強勁的韌性和競爭力。其它企業仍需提..." />
近日,埃森哲發布《2020中國企業數字轉型指數研究》。報告指出,盡管數字轉型已經有全面展開的趨勢,但是依然只有少數中國企業轉型成效顯著,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保持了強勁的韌性和競爭力。其它企業仍需提升數字化成熟度,化解疫情帶來的沖擊和問題,實現可持續增長。
這是埃森哲連續第三年與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合作,進行中國企業數字轉型指數研究。此次研究抽樣調研了包括電子零件與材料、高科技產品、汽車與工程機械、醫療醫藥、消費品、物流、傳統零售、化工建材和冶金等九個行業的398家中國企業。
研究顯示,11%的中國企業數字化投入已轉化為出色的經營績效,其數字能力既為企業在危機中的運營提供了韌性,又為企業創新業務在危機后開辟了新的增長空間,因而成為2020年的“轉型領軍者”。
疫情之下,中國企業雖然普遍能夠靈活應變,獲得短期應急成效,但是不少企業由于缺乏長期數字化戰略,在生產、經營、組織等環節上暴露出數字化集成和協同能力的滯后。例如,大部分受訪中國企業開始利用遠程辦公、提供線上服務等數字化方式積極進行業務調整,但只有不到四成(39%)的受訪企業表示已經充分應用了云服務,而在利用實時數據調整和優化生產方面,這一比例僅為22%。
研究發現,面對不確定的外部環境,領軍企業能更快地從危機中恢復,取得更好的財務回報。領軍企業在關鍵環節深入應用數字解決方案,實現人員、機器、流程的高度協同,提升了業務預判、快速響應和決策水平,并積極探索新業務增長點。
與其它企業相比,領軍企業建立起了更多競爭優勢。63%的領軍企業能夠在三個月時間內恢復生產,其它企業中該比例為47%;74%的領軍企業預計2020年能夠實現營收正增長,其它企業中該比例不足一半。
埃森哲全球管理委員會成員、大中華區主席朱偉表示:“疫情之下,轉型領軍者展現出了強勁的韌性和不斷創新的能力。其它中國企業不僅需要應對疫情和市場環境變化帶來的沖擊,而且面臨著數字化成熟度不足的結構性挑戰。企業應該保持數字轉型的戰略定力,在管理創新和業務創新領域取得新的突破,完成企業的整體進化。”
報告還指出,后疫情時代,中國企業數字化投入的意愿產生了變化:總體上看,企業高管希望更加務實地推進數字化轉型。85%的受訪企業高管表示,希望能在未來一年內看到數字化轉型的回報,獲得新產品和服務的預期利潤,提升客戶滿意度,擴大市場份額。
報告建議企業領導者采取六項具體行動:提升全業務全流程數據透明度,通過數據與商業智能實現實時決策和快速應對,從被動響應轉為主動預測;營銷與銷售全渠道數字化,重新設計顧客體驗,從注重交易轉為人性關懷,拓展全渠道數字商務能力,重塑忠誠度;鞏固和提升企業供應鏈韌性,促進供應鏈上下游關鍵信息和數據協同,建立供應鏈預警系統,提升采購和生產的彈性;打造“未來系統”,企業應加速業務上云,提升系統適應性,從而實現規模化創新,在保證數據安全的前提下支持業務快速擴展和調整;以柔性組織靈活發揮數字化人才能力,革新工作方式、員工參與方式和管理方式,實現企業組織和員工共享成功;培育務實、敏捷的創新體系,從市場需求出發,圍繞產品升級和組合優化快速創新,動態調整投資組合,靈活并審慎地投資新業務或剝離舊業務。
來源:經濟日報(記者袁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