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儲備筑夢路上的故事
寧夏儲備物資管理局五三六處 白少云
我叫白少云,現在寧夏儲備局九三〇處工作。今天代表我曾工作過的五三六處與大家分享“我與儲備筑夢路上的故事”和儲備情懷。
習近平同志所著《知之深.愛之切》書中序言寫到:“一個熱愛中華大地的人,他一定會愛她的每一條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頁光輝的歷史。這里,我想向我的青年朋友們談談我的第二故鄉——正定”。這段寄語,表達了習總書記對曾經工作過的正定滿懷的深切眷戀。是啊!一個人對為之奮斗過的地方總是會懷有一份“知之深、愛之切”的深情。這段寄語,也不由讓我聯想到自己曾在五三六處的那段往事。
走進儲備的心路歷程。1996年,我從中寧縣文化部門調入五三六處工作,加入到了儲備大家庭,經歷了基層工作的艱辛,見證了綜合倉庫的發展變遷。20多年間,五三六處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庫區面貌煥然一新,經濟效益逐年倍增,精神文明走在前列,轉型發展穩步推進。我從一名保管員、技術員、保管組長成長為物管科科長,從一名天真任性的懵懂青年成長為成熟擔當的中層管理人員。這期間改變的不僅僅是我的容顏,而是我的人生,儲備情懷將使我為之努力奮斗一生。
>> 來自寧夏儲備物資管理局五三六處的白少云在現場作報告。 艾麗/攝
記得進入儲備的第一年,偏僻荒涼的環境,簡陋艱苦的條件,讓我心生惆悵,是去是留?一度令我非常糾結。在我還沒感受到別人眼里中央駐寧單位的“特殊待遇”,卻每天奔波在荒漠戈壁的庫區和裝滿神秘物資的庫房里。更讓我詫異的是,看到一身塵土、揮汗如雨的干部職工,他們搬箱子、扛袋子、拉車子、碼物資的場景,和我潛意識里西裝革履、坐在窗明幾凈的辦公室喝茶看報紙的“畫面”完全不同,我不由驚嘆,這真是一個打破常規認知的神奇地方,能讓干部職工都甘愿為它無私奉獻,究竟靠的是什么?強烈的好奇心驅使我渴望了解國家物資儲備存在的真正意義,因此,我主動申請到保管員崗位上工作,與年輕的物資管理人員每天在鋪滿石子的路上來回奔波,同甘共苦,并肩作戰,開始了我的儲備新征程。
工作之初,保管組的大姐姐們手把手教我,她們眷顧我是城里長大的青年、理解我孤獨寂寞的心情,包容我隨性拖拉的習慣,陪伴我檢查庫房、打掃衛生、清理雜草、通風晾庫。在這平凡的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而這20 年,正好是五三六處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20年,我親歷、見證了這一切。我依然清晰的記得,安改前庫區和道路塵土飛揚,我們每天穿梭其中。忘不了風雨交加、電閃雷鳴的夜晚,為了守護即將上車的國儲物資,我們堅守站臺,一絲不茍的巡查;忘不了山洪爆發,我們手拉手趟過洪水,打壩筑堤的場景;忘不了每天查庫下山,我們充滿激情的歡聲笑語,忘不了我與儲備的點點滴滴。與這個集體一同成長,使我體味到了責任和奉獻。
儲備人的儲備精神讓我和我們這代人的人生價值更有意義。五三六處的發展并非一日之功。上世紀90年代是五三六處求生存、謀發展,上下求索、爬坡奮進的關鍵時期。由于設施設備老化落后,國儲物資只出不進,從近十萬噸減少到幾千噸。因實行差額撥款,經費不足也是困擾發展的難題。五三六處面臨著逐步萎縮、自生自滅的現狀。何去何存?成為擺在管理局黨組和處黨委一班人面前的嚴峻挑戰。在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五三六處確定了一手抓國儲物資,一手抓經營創收的發展思路,主動請纓收儲物資,走向市場“尋米下鍋”,滾動發展,逐步增強自我造血能力。五三六處在利用站臺和專用線開展代管代運代裝卸業務的同時,成立工程隊,利用平板車、挖掘機承攬土方工程。工程隊是十幾個清一色的小伙子,他們走南闖北,足跡遍布陜甘寧青,西氣東輸有他們的身影,京藏高速留下他們的足跡,荒漠戈壁是他們常年居住的地方,遠離親人常年難以團聚是他們的常態。黎濤是他們中的一員,也是我的好朋友,他每次回來,幾個年輕人總會聚在一起聊一聊。他說有時候在荒無人煙的地方會住在“地窨子”和廢棄的羊圈中,早上起來,人被黃沙埋著,吃飯也是難以下咽,碗底總有一層沙子。聽到這些我才知道,我們在單位的工作生活條件,比他們不知好多少倍。
在經營創收工作取得明顯效益的基礎上,處黨委將有限的收入用于自身發展,自籌資金300多萬元修建一棟4000平方米的彩板庫,硬化站臺貨場地面2.1萬多平方米,力所能及地改善基礎設施。2005年前后,國家局對綜合倉庫實施安全改造工程,就是以國家投資的方式改善基層倉庫的基礎設施。面對大好機遇,局黨組、處黨委積極爭取安改項目。由于庫存物資較少,地理位置偏僻,五三六處被列為四等小站、村落式倉庫,是需要整合的“小、偏、落后”的單位,不予安改。但局黨組、處黨委沒有就此止步,而是不等不靠,主動而為,在站臺區挖山擴地,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將原站臺區擴大了三倍多,近3萬多平方米,并做好施工前的“七通一平”工作。艱辛的努力終于感動了“上帝”,國家局領導在視察工作時,被五三六處干部職工奮發進取的精神而感動,決定對五三六處實施安改工程。
面對5000多萬來之不易的投資,干部職工異常珍惜。處黨委提出“抓安改,求精品,不辱使命;搶機遇,謀發展,乘勢而上”的工作目標,并按照高標準建設,高起點謀劃的原則,一邊搞建設,一邊謀發展,力求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不斷優化設計方案,使安改后的倉庫符合長遠發展的要求。施工中狠抓工程質量,在有工程監理方的基礎上,又抽調十幾名年輕職工組成旁站監理隊伍。我和保管組的另外四名同志被抽調到第一小組,負責新建庫房的監理,不管是寒風刺骨的冬日,還是烈日炎炎的夏天,我們始終堅守在施工現場,緊盯鋼筋標號和“砂漿水泥”比例等項目質量,對偷工減料情況及時叫停。監理方的王工對我們樹起大拇指,說他自己從事了一輩子建筑工作,像這樣嚴把工程質量的單位還是第一次遇見。在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工程于2008年12月順利竣工。自此,五三六處舊貌換新顏, 一座功能完備、設施齊全的花園式現代化國儲倉庫在109國道和包蘭鐵路邊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但安改后如何實現資產投資效益最大化,提升管理水平,實現良性發展又成為五三六處面臨的新課題。時任黨委一班人加強和地方政府的聯系,借助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工業園區的物流需求,瞄準未來物流發展趨勢,多方努力,多措并舉,成功申辦集裝箱資質,自籌資金700萬元購置正面吊以及集裝箱作業所需的設備,搶占先機并不斷拓展業務。目前五三六處專用線已通江達海,與上海、廣州、天津港、青島港、連云港等國內大港都有集裝箱到發業務,工業園區內從南非、加納、澳大利亞等國進口的礦石也在五三六處中轉。到發貨物由最初單一的鋁錠,拓展到鋁棒、石板材、金屬錳、碳化硅、礦石、水泥、石膏粉等十余個品種,已形成寧夏中部的集裝箱專辦集散地,成為名副其實的物流中心,經營創收突破1500萬元。
經營創收取得可喜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迎來了連續收儲國儲物資的良好機遇。2009年初,安改工程剛剛竣工之際,我們就接到了收儲物資的任務,恰逢春節前后,物資到達不分晝夜,全處干部職工放棄節假休息,“五加二”,“白加黑”,已經習以為常。新年第一天,氣溫低至零下26度,干部職工在庫房喜迎新年的到來。盡管干部職工已全副武裝,穿戴的里三層外三層,依然抵擋不住嚴寒的侵襲,感冒、發燒、凍瘡……許多職工身染疾病,但沒人抱怨,沒人請假。物管科長李華帶病堅持工作,高燒39度不離開入庫作業現場,以“嚴、實、細、精”的工作標準指導作業人員完成每一個程序,使物資垛位整齊劃一,規范安全。嚴寒未散,酷暑已至,面對大規模的物資收儲任務,大家戰了嚴寒,又迎酷暑,始終堅守崗位,加班加點,披星戴月,連續奮戰。有的職工手被劃破來不及貼一劑創可貼,眼看著可惡的蚊子叮在暴露的胳膊上卻騰不出手來拍一把,汗水浸透的衣服能擰出一片水漬,風沙起舞,黃土漫天,杯中的水瞬時變成“黃泥湯”,難以下咽……長期在大溫差環境下進行高強度、大負荷工作,讓很多年輕人卻成了“老病號”。 在任務繁重時,人員不夠而且身兼數職,加之工作要求嚴、標準高,加班加點,家屬不理解,個別職工思想波動大,尤其是女同志遇到生理周期或遇到困難時,撂挑子、不配合、不理解等情況,領導面對工作中的問題和不穩定因素,通過走訪、談心、交流,到有困難的職工家中家訪,講形勢、講局情、講處情,及時解決職工的思想矛盾和實際困難,把黨的思想教育深深融入到工作和職工生活中。
物資管理工作雖然單調枯燥,但每每看到那些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愛庫如家、以處為家,忙碌的身影活躍在物資管理的始終,看著她們倒背如流的庫管工作匯報、精準快捷的碼單填記、專業嚴謹的數量驗收,讓我深深感受到了物資管理工作的不簡單。在完成收儲任務的同時,年輕職工們白天上班晚上學習,周末還要奔波在各類培訓班之間,大家互相鼓勵,在學習中共同提升,正是有了這樣努力拼搏的儲備人,傳承著 “艱苦奮斗、忠誠奉獻”的儲備精神,才形成了干事創業、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才有了五三六處“動車”般的突飛猛進。
近年來,在物流業務、物資儲量增加和提升管理方式的新要求下,處黨委正視粗放管理的弊端,提出實施“規范化、精細化、信息化”管理理念,按照“嚴格管理、求實創新、關注細節、精益求精”的要求,全力提升管理水平。并以推行ISO9001質量管理和“5S+2S”現場管理為手段,有效解決了十個人有十種操作方法、標準不一、程序不規范的問題。體現在物資管理中,就是要實現物資垛位穩固整齊,橫看一個面,豎看一條線,無灰塵雜物,庫房干凈整潔,溫濕度達標,業務匯報流暢、形象好。為達到這些標準,我們采用尺桿靠面、吊墜校邊的方法進行碼垛,用保暖內衣自制手套式抹布擦拭物資,一遍遍背誦業務內容,用空姐的標準練習形象儀態。在日常檢查考核中,考核人員都是戴著白手套觸摸物資表面,一次次對我們進行檢驗考核。辛勤的努力取得良好的成效,管理水平顯著提升,我所在的保管組先后被評為自治區“巾幗文明崗”和“三八紅旗集體”,多次被國家局評為“物資管理先進集體”。
艱辛的歷程、困難的磨礪,今天的五三六處,今非昔比,各項工作走在系統前列。國儲物資數量由幾千噸增加到十萬多噸,達歷史最高水平。管理工作實現規范化、標準化,成為系統標桿單位,被確立為“三化一提升”項目(即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和能力素質提升)試點單位。轉型發展走在前、做在先,倉庫全部存放國儲物資,在“即時保障、急時應急、平時服務”的新要求下,真正打造儲備物資管理升級版,逐步向智能化管理邁進。利用國儲e通平臺,簽約中歐班列,彰顯國儲物流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發揮的作用。黨建、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設齊頭并進,推行“黨建+”工作模式,以支部特色品牌創建、“四有”和“四步工作法”助推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實現黨務業務融合發展,被確立為黨建先進單位,被自治區評為“50佳道德講堂”、 “扶貧工作先進單位”,連續三屆被評為“自治區文明單位”,2017年榮獲第五屆全國文明單位,是國家物資儲備系統獲此殊榮的唯一單位。這些榮譽的取得,無不凝聚著幾代儲備人的心血和奉獻,無不體現著儲備人艱苦奮斗的風雨歷程,無不印證著儲備快速發展的堅實足跡,五三六處將會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策馬揚鞭,推進事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 報告會現場。 艾麗/攝
無怨青春路,不負新時代,實現儲備夢。習近平總書記告誡青年人:“有信念、有夢想、有奮斗、有奉獻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回想走過的道路,是如此艱辛,征程中有我們的心血和汗水、有組織和每個人的奮斗,當內心的期盼和夢想一一實現,我們的青春是多么的賦有價值和意義!感恩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對我的培養和支持,感謝與我并肩作戰的同事,感念那些披星戴月的無數日夜。
作為儲備戰線的一員,我感到無尚的光榮和自豪。在未來的歲月中,我將繼續發揚“守望忠誠,奉獻儲備”的精神,以提技能、抓管理、帶隊伍為己任,積極創建國家級“青年文明號”、“五一勞動獎狀”等集體榮譽,使物資管理隊伍始終充滿激情活力,打造一支聽黨話、有紀律、作風扎實、素質過硬、能打勝仗的青年集體,與儲備系統千萬個鑄夢人共同追逐儲備夢、中國夢。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進狂沙始到金”。成績只能說明過去,今天在新時代新的起點上,我們將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更加昂揚的姿態,走進新時代,踏上新征程,實現新夢想,用最真摯的情感,扎根儲備,與儲備共同見證彼此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