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分組討論上,廣東省工信廳黨組書記、廳長涂高坤表示,廣東省將以20個戰略性產業..." />
具體而言,在未來電子信息產業領域,到2025年,廣東省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突破3000億元。展望2035年,未來電子信息產業成為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力量,在新一代網絡通信、人工智能、虛擬現實、量子信息等領域處于全球領先地位,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集聚一批龍頭企業和創新平臺,廣東省將打造全球未來電子信息產業創新高地。
未來智能裝備方面,到2030年,廣東省要取得30項左右關鍵未來智能裝備技術突破,牽頭或參與制定30項以上未來產業標準;培育4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鏈主”企業和50家以上專精特新企業。到2035年,廣東省將打造成為全球人形機器人、空天裝備、深海裝備、深底裝備等未來智能裝備產業創新發展高地。
瞄準基因技術、細胞治療、合成生物等方向,到2030年,廣東省未來生命健康產業將培育10家左右掌握顛覆性技術、擁有爆發成長潛質并可能成長為世界級公司的未來型企業,力爭研發投入強度超過10%。到2035年,廣東省將集聚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的創新型企業。
未來材料方面,到2030年,廣東省將培育5個以上未來材料產業先導區,共建100個以上實驗室/企業未來材料聯合工程中心,實現從源頭創新到產業化的全鏈條發展。到2035年,廣東省將建立起自主創新能力強、規模化程度高、產業配套齊全、國際領先的未來材料產業體系。
聚焦綠色低碳需求、前沿技術驅動、未來高成長性和戰略支撐性的產業方向,到2030年,廣東省將布局一批重大(重點)科技創新項目,形成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若干個千億元級未來綠色低碳產業集群。到2035年,廣東省將在技術進步、綠色競爭力、產業生態、全球化布局等方面取得實質性成效,形成低碳零碳負碳技術和場景創新共同驅動的產業集群,為實現碳中和目標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