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深入貫徹以基層為重點的新時代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著重從兩大“突破口”推動基層醫療衛生體系高質量發展,在保障群眾健康上取得積極成效,基層診療量占比多年保持在60%左右,居全國第二位..." />
近年來,山東深入貫徹以基層為重點的新時代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著重從兩大“突破口”推動基層醫療衛生體系高質量發展,在保障群眾健康上取得積極成效,基層診療量占比多年保持在60%左右,居全國第二位,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評價多年保持全國前三。
在醫療服務能力上尋突破
去年6月21日,在沂蒙革命老區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大興鎮西日曬衛生室的鄉村醫生左本成接診了一位突感心臟不適的村民。左本成馬上用縣里配備的心電監測設備為村民檢查。12點05分,左本成通過手機專用軟件,將檢查結果上傳到臨沭縣心電中心。12點08分,審核專家在線初診: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
“警報”拉響,一場爭分奪秒的搶救迅速展開。臨沭縣心電中心立即與左本成聯系,并同步派出120救護車急救。作為臨沭縣醫共體牽頭單位的臨沭縣人民醫院,馬上開辟“綠色通道”。52分鐘后,患者被送入臨沭縣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醫生趙新星及團隊立即實施手術。27分鐘后,患者堵塞的血管被打通,轉危為安。
“患者從進入醫院大門到手術中血管再通僅用27分鐘,遠遠低于全國胸痛中心規定的90分鐘標準時間要求。”趙新星表示,這要得益于臨沭縣建設的縣域醫共體胸痛中心“心電一張網”項目。借助這一投資200余萬元的縣級項目,300臺穿戴式心電監測設備從2022年6月開始逐步送入村級衛生室、鄉鎮衛生院。以此為基礎,臨沭縣充分發揮縣域醫共體作用,結合先進技術和專業管理,構建起一整套縣、鎮、村一體化協同救治體系。
這是山東近年加快推進優質醫療資源精準下沉的成果之一。據山東省衛健委介紹,截至2023年8月,全省已組建211個醫共體,其中47家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在醫共體內部,縣級醫院發揮龍頭作用,通過建立聯合門診、特色科室、帶教進修、遠程培訓指導等方式,提升縣域診療水平。
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牟善勇介紹,目前,全省縣級醫共體內部,已全部建立遠程影像、心電、會診等診斷中心,遠程醫療覆蓋全部鄉鎮衛生院,其中遠程心電覆蓋8000余所村衛生室,“基層檢查、上級診斷”模式日趨成熟。
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人是關鍵。山東近年持續完善基層衛生健康人才招引政策,先后制定出臺《山東省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若干措施》《山東省醫學生公費教育實施辦法》《關于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縣管鄉用”機制的意見(試行)》等專項文件,安排進編用人計劃超3萬人,評選出199名“齊魯基層名醫”,累計招收公費醫學生8400余人……
不只招引新人,山東還借鑒“第一書記”做法,分6批次遴選1900余名成熟醫療業務骨干人才,派駐偏遠、薄弱衛生院擔任“業務院長”,任期2年,這一做法入選2021年中宣部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示范項目。
“通過‘業務院長’模式,我們在河東區八湖鎮衛生院建立耳鼻咽喉科、婦產科等4個特色專科,在沂南縣蒲汪鎮衛生院開創中西醫結合科。”臨沂市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車峰遠說,新模式帶來的成效顯著,受到當地衛生院和群眾好評。
要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鄉鎮、村級衛生服務是關鍵一環。為此,山東連續實施“基層標準化建設”和“基層衛生能力提升”兩個三年行動,在全國率先開展基層機構等級評價,推動縣域醫療服務次中心、社區醫院和中心村衛生室建設。目前,全省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國家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推薦標準占比達到35%,社區醫院建設305家,縣域醫療衛生服務次中心建成125個,數量和比例均居全國前列。
得益于基層衛生服務網底的不斷鞏固,山東基層診療量占比多年保持在60%左右,居全國第二位。
在健康管理上做突破
在持續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同時,山東近年從重點人群、重點疾病的健康管理上突破,大力推進從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轉變。
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評價中,山東多年保持全國前三,2023年獲中央獎勵資金金額居全國首位。牟善勇介紹,一大原因就是山東突出“一老一小”,做好重點人群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最近幾年,山東每年為兒童、65歲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等重點人群開展相應的健康管理服務,已形成8000多萬份電子健康檔案,患者可通過市、縣級開發的APP及微信公眾號等方式查閱。同時,山東還探索開展“健康積分”和醫防融合全科流程改造,推動項目實施效果、居民滿意度持續提升。
淄博市淄川區地處魯中,山區、丘陵占三分之二,山區部分群眾就醫難,實現健康管理更難。為了破此難題,當地政府在醫療空白村設置醫療服務點,并使用“健康大巴”進行巡診。“截至目前,我們累計派出醫務人員19萬人次,巡診1萬多次,出動健康大巴1.4萬多次。”淄博市淄川區衛生健康保障服務中心主任李莉敏介紹,巡診團隊和醫療服務點相互配合,每5天到轄區巡診一次,為群眾開展常見病、多發病以及慢性病的初步診治,對患有慢性病的群眾進行定期隨訪、用藥指導,提供精準服務。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簡稱“三高”)是困擾我國群眾的常見慢性病,一旦管理不好,易引發冠心病、腦卒中、腎臟病變、眼底病變、周圍神經病變、周圍血管病變等6種主要并發癥(簡稱“六病”)。針對“三高六病”,山東重點探索縣域醫防融合管理模式,并于2021年在全國率先開展“三高共管、六病同防”醫防融合試點工作。
鄒平市長山中心衛生院李欽海表示,“三高共管、六病同防”醫防融合試點工作,通過不斷優化診療流程,使“由合適的人,在合適的地點,提供合適的服務”的慢病管理服務體系逐步成為現實,為居民提供了全過程、全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可以有效防控慢性病高發態勢。
目前,山東85%以上縣(市、區)均已開展這一試點,建設“三高中心”“三高基地”“三高之家”2萬余家,簽約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患者1100余萬人,對200余萬名患者完成“六病”篩查。
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馬立新表示,隨著“三高共管”的推進,山東逐步在全省建立以疾控中心為健康管理技術支撐和管理主體,以醫共體牽頭醫院為臨床技術支撐,以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紐帶,以家庭醫生團隊為“網底”的醫防融合的縣域整合型服務體系。
“未來,我們計劃重點優化完善鄉村醫療衛生體系,以進一步方便城鄉居民就近、便利獲得基本醫療和衛生健康服務,認認真真提升群眾的獲得感。”馬立新表示。
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如因無法聯系到作者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與本網站聯系,我們將采取適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