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經歷了過去較長一段時間的高溫干旱天氣,但河南西華縣的農田大多已披上“綠裝”,一株株嫩綠的玉米苗隨風輕輕擺動,在田地里由點成線,由線成片。
西華縣是河南省的產糧大縣,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穩定在100萬畝以上。西華縣充分利用賈魯河、沙河、潁河“三河”水系資源,修建水系連通工程,在抗旱保灌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西華縣112萬畝秋作物播種任務加速推進,71萬畝玉米已經普遍出苗,旱情對秋作物影響有限。”西華縣植保站站長徐如民說。
近年來,西華縣大力度推進水系連通工程建設,通過河道擴挖、清淤疏浚、水源涵養等一系列綜合性措施,初步形成“一脈兩湖三河九溝渠”生態水系網,實現“上引”“下提”兩種方式蓄水、調水,切實解決了區域內耕地灌溉、補源、排澇等問題。
河南西華縣聶堆鎮的閆崗攔河閘,水流源源不斷地涌向周邊田間地頭,滋養著農作物生長。新華社記者馬意翀 攝
記者在位于西華縣聶堆鎮的閆崗攔河閘前看到,賈魯河河水自北向南徐徐流淌,河道內碧波蕩漾,兩岸生機盎然,沿線農田玉米幼苗長勢良好。
56歲的張立新是聶堆鎮埠口村的種糧大戶,流轉土地600畝,他說自己種植的玉米已經澆了兩遍水。“地里的玉米苗已經達到‘三葉一心’期,很快就要打除草劑了。”張立新說。
張立新表示,多虧了當地的水系連通工程,旱情期間農田澆灌工作進展順利。“我用的卷盤式噴灌機,直接從井里或者賈魯河抽水,省工省力效率很高,還能夠通過電腦控制,非常方便。”張立新笑著說。
據西華縣水利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孟國賢介紹,近年來,河南省把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列為重點項目和提升防災減災能力的標志性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新建堤防、加固堤防、疏浚河槽和重建攔河閘、排水閘、引水閘等。在西華縣內已完成河槽疏浚超過30公里,新建了多座攔河閘、排水閘、引水閘。
西華縣新運河管理段負責清河驛鄉清河驛節制閘的檢修維護和安全運行等工作。管理段工作人員王心華說:“去年以來我們在清河驛節制閘附近疏浚了1.5公里長的河段,目前水深達到4米左右。旱情期間通過抬高水位,將水輸送到溝渠,清河驛鄉內三四萬畝地都能覆蓋。”
圖為西華縣田口鄉小王村。新華社記者朱舜 攝
清河驛鄉后楊村種糧大戶楊華松告訴記者,今年他所在的合作社流轉土地2000多畝。前期晴熱高溫少雨,農田灌溉受到影響,為了應對旱情,附近閘口全面開閘引水,農田灌溉用水問題很快得到解決。
“目前高標準農田里的玉米已經長到20厘米高,旱情對作物生長影響有限。”楊華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