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可持續航空燃料(SAF)成為“熱詞”,多位代表委員就加快推動我國SAF發展提出相關建議。作為交通行業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領域之一,航空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相較其他行業,航空業的..." />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可持續航空燃料(SAF)成為“熱詞”,多位代表委員就加快推動我國SAF發展提出相關建議。作為交通行業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領域之一,航空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相較其他行業,航空業的減排方案和減排路徑較為有限,減排難度大,被稱為“難減排”領域之一。SAF由于具備熱值較高、零排放等特點,為航空業減排帶來了新的可能和前景。當前,我國已有企業在SAF相關產業鏈進行布局,具備一定的SAF生產能力,但整體來看,我國SAF供需市場還處于發展初期。在業內看來,我國SAF產業具備較好的發展基礎和資源條件,若能充分利用,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實現凈零目標的重要措施
SAF是一種可直接使用的液體燃料替代品,與傳統航空燃料相比,最高可減少85%的碳排放量。目前,SAF以林業剩余物、農業廢棄物、廢棄食用油脂和城市固體廢棄物等資源為原料進行生產。2021年10月,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第77屆年會批準全球航空運輸業于2050年實現凈零碳排放的決議。此后,IATA于2023年6月公布系列路線圖,呼吁所有航空業利益相關方采取行動,提供必要的工具、政策和適合凈零世界的產品,確保航空業這場根本性變革取得成功,并建議在能源和新燃料基礎設施方面重點關注機場上游的燃料和新能源載體基礎設施,促進使用SAF或氫動力飛機等。根據IATA的分析,航空業若要在2025年實現凈零排放,65%的減排將通過使用SAF來實現。德勤中國在相關報告中預測,中國航空業為踐行IATA提出的“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承諾,需邁出重要一步,推動SAF產量和需求量達到必需水平。德勤中國指出,如果中國航空業與IATA的SAF使用目標保持一致,預計到2030年,中國的SAF需求量將達到300萬噸/年,隨著技術的進步和中國“雙碳”目標的推進,預計到2050年,中國的SAF需求量將達到8600萬噸/年。為推動如此大幅的增長,行業需要采取措施降低生產成本,并鞏固國內和國際市場對SAF的需求。
原料來源豐富
事實上,我國對航空業領域碳減排十分重視。早在2022年1月,中國民航局印發《“十四五”民航綠色發展專項規劃》,這是中國民航歷史上編制的第一部綠色發展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民航綠色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要求和主要任務。去年10月,工信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綠色航空制造業發展綱要(2023—2035年)》,其中提出,“十四五”期間,干支線等中大型飛機堅持新型氣動布局、可持續航空燃料和混合動力等多種路線并存;同時,積極探索氫能源、液化天然氣等技術路線,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得益于相關政策的支持,近年來我國SAF的需求與產能正在快速增加,相關市場也正在形成。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建成的SAF年產能達20萬噸,包括中石化寧波鎮海煉化10萬噸/年產能、香港中華煤氣旗下怡斯萊10萬噸/年產能,已宣布的可持續航煤規劃產能超300萬噸。隨著空中客車、中國國際航空、國泰航空等航煤消費企業與航司的加入,我國的可持續航煤市場已初具雛形。據了解,目前SAF主要有四種主流生產技術路線,其中油脂加氫(HEFA)主要以廢棄油脂或油料植物為原材料,氣化—費托合成主要以農林廢棄物、城市固體廢棄物、種植的纖維素能源作物等為原材料,醇制油主要以農林廢棄物、玉米、甘蔗等可轉化為醇類物質的生物質為原料,合成燃料技術主要以二氧化碳和綠氫為原料。當前大多SAF生產企業采用的是以廢棄油脂或油料植物為原料的HEFA路線,其他三種新技術由于技術或產業鏈尚不成熟,只存在小規模或實驗性的生產項目。德勤中國在報告中指出,中國擁有充足的潛在SAF原料資源,發展潛力巨大。其中廢棄食用油脂3.4百萬噸/年、農業廢棄物207百萬噸/年、林業廢棄物195百萬噸/年、城市有機固體廢棄物23.5百萬噸/年、工業廢棄制乙醇5百萬噸/年,這些原料若能加以充分利用,對應SAF產能上限合計可達46.41百萬噸/年。
進一步加強多方協作
當前,我國SAF產業處在發展初期,需要相關主管部門、產業各方等共同努力,加速挖掘SAF發展潛力,推動航空業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可持續航空燃料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生產SAF的原料在中國分布較廣,可利用量大,這為SAF的供給提供了保障。不過,如何加強不同技術路線的開發,加強產業鏈協作和設計相應的激勵機制,以提高SAF產品的經濟性,仍存在較多不確定性。《報告》指出,政策推動是SAF發展的關鍵,多方協作是落實層面的必要保障。建議進一步明確政策方向、組建跨部委工作組并制定行動計劃、加強原料基礎信息評估與經濟性分析、引導產業鏈集體行動、支持技術創新、積極開展試點應用。中國民用航空局原局長馮正霖日前指出,我國SAF推廣起步較早,在制備原料方面有著資源稟賦優勢,但還面臨一些問題。一是統籌不足,亟需從國家層面做好產業生態頂層設計;二是協同不足,亟需建立健全體制機制,推動形成認證標準、原料供給等產業集群發展的工作合力;三是技術創新投入不足,亟需強化關鍵技術攻關,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四是國際話語權不足,亟需建立有效機制,增強國際民航合作的戰略主動權和制度性話語權。中石化寧波鎮海煉化有限公司董事長莫鼎革建議,一是加快建立廢棄油脂等生物基原料規模化高效供應體系;二是加快建立我國自主可控的可持續認證體系;三是完善產業政策支持體系,推動SAF產業健康發展。(記者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