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傳統鐵路貨車材質以鋼材和鋁合金為主,這次下線的鐵路貨車首次使用以碳纖維為主的新材..." />
據了解,傳統鐵路貨車材質以鋼材和鋁合金為主,這次下線的鐵路貨車首次使用以碳纖維為主的新材料構成,具有自重降低、載重增加、容積增大等特性。
碳纖維:由絲束到板材的“神奇轉變”
碳纖維被譽為“新材料之王”,其外形呈纖維狀,柔軟,可加工成各種織物,應用范圍十分廣泛。那么碳纖維到底經過了怎樣的變化,才能夠制備成為堅硬耐用的鐵路貨車板材呢?
科研人員告訴記者,由碳纖維作為原材料,制備成鐵路貨車的碳纖維復合板材,其中的關鍵環節之一,就是浸漬。科研人員通過對高分子樹脂進行改性,使其機械性能和環境適應性獲得顯著提升。改性后的高分子樹脂與碳纖維絲束通過浸漬工藝,形成碳纖維預浸料。
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先進材料研究中心副主任 董陽:現在我手里拿的這一塊像布一樣的材料,就是由一種特殊的樹脂包裹后的碳纖維,經過鋪貼和高溫高壓的固化,最后得到了這個板材,它的強度遠遠超過我們現在的金屬材料。
記者又來到掃描電鏡實驗室,通過掃描電鏡,對材料進行納米尺度的拍照分析。
總臺央視記者 古峻嶺:這種碳纖維板材,實際上就是用這種碳纖維絲束制成的,由絲到板的過程中,有一個角色功不可沒,那就是這種改良樹脂。
屏幕上這些條狀和點狀的都是碳纖維絲。比如說這個點狀的,每一個點都是一個碳纖維絲的橫截面,它的直徑只相當于一根頭發絲的1/10。這些大片的空白區域,都填充了這種改性的樹脂,它的黏稠度和它的流動性,直接決定了碳纖維板材的性能是否穩定。
通過掃描電鏡拍攝的是碳纖維復合材料的微觀結構,相當于給材料拍“X光”,在納米尺度范圍內,可以清晰看到頭發絲1/1000尺度的大小,科研人員以此檢查材料是否存在影響性能的“病灶”,為后續材料性能提升提供參考。
碳纖維板材的極限測試如何進行
為了測試碳纖維在鐵路貨車領域應用的安全性,記者與科研人員一起進行了一場碳纖維材料的“極限測試”。
總臺央視記者 古峻嶺:我手里這像頭發絲一樣的,就是碳纖維絲束。它可以代替鋼鐵等金屬材質,來制造鐵路貨運列車的車體板材。究竟它有多厲害,讓我們通過一組“極限測試”來感受一下。
噴槍火焰的溫度,會達到1300攝氏度。
經過一段時間的燃燒之后,我們關掉噴槍,可以看到噴槍一挪開之后,碳纖維板的火焰立刻熄滅,說明它的阻燃性能還是非常好的。
這種碳纖維的鐵路貨車的車體板材,由于采用了特殊的結構設計,加上內部的填充物,使得它在水里也能夠漂起來。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容器,里面裝的是液氮,它的溫度是零下196攝氏度。任何東西放在這里邊,一分鐘就能把它凍透。現在把碳纖維板材從這個容器里拿出來,敲擊一下試試,可以看到它的性狀沒有任何改變。
別小看這又輕又薄的一個板材,但是它的強度卻是鋼鐵的5倍以上。可以看到經過重錘的暴擊之后,它沒有任何的變形和損傷。
在科研人員的幫助下,碳纖維復合材料車板通過了水、火、低溫、強度等一系列測試,各項性能優良。
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如因無法聯系到作者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與本網站聯系,我們將采取適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