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潘曉娟
PPP模式經過5年多的探索實踐,已經初步形成了中國特色的體系框架和制度雛形,落地了一大批支持轉型發展和民生保障的基礎設施以及公共服務項目。據不完全統計,中央和地方目前已經累計出臺近百部有關文件來規范PPP模式的發展。“在現有制度環境下,伴隨著大量項目的落地實施,后續一系列管理問題、融資問題、運營問題都接踵而至,極具挑戰。”中國投資協會會長楊慶蔚日前表示,PPP模式既要規范,也要發展。立足規范是實現PPP高質量發展的根基,PPP在先后經歷了前期的爆發式增長和中后期全面清理整頓以后,基本剎住了泛化、異化的現象,明確了PPP只有正本清源、規范發展才能更好地防控風險,這也進一步確保PPP行穩致遠。
在楊慶蔚看來,創新踐約是踐行PPP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PPP模式通過引入競爭、風險分擔、按項付費、履約管理等創新機制,使創新各方在公開公正的環境下,履行各方權利和義務,充分優化了政府管理職能,釋放出社會資本創新創造的活力,提高了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供給質量和效率,使供給呈現出百舸爭流的新局面。
上海城建集團/隧道股份總裁周文波分析指出,前幾年PPP發展勢頭十分強勁,但那時的市場并不成熟,導致了一系列泛化、異化問題。隨著近年來的規范清理,PPP市場開始出清,淘汰了一些違規項目。在規范PPP期間,不可避免地會對市場造成陣痛。可以看到,PPP項目成交量相比前幾年有所縮減。當然,PPP項目量的減少是其中一個原因,但更重要的是,這些跡象都表明,PPP項目的質量開始提高,PPP市場開始走向成熟。PPP市場走向成熟,對參與各方來說都是好事。
周文波表示,對于社會資本來說,PPP項目更加規范、質量更高,意味著項目合規性風險降低,有利于保障社會資本方的利益,從而大大提高社會投資人的參與熱情。與此同時,投資人也將有更大的空間和動力去創新實踐,進一步反哺于項目質量的提升,真正實現以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效果提升為運營目標。
作為社會資本,不管PPP是處于高峰還是低谷,都要在把握規范的基礎上有迎接挑戰的準備。周文波建議,投資人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來應對挑戰:首先,需要從全生命周期的眼光來看PPP。參與PPP項目需要做好持久的準備、長期的打算。一方面需要社會資本有一定的資源儲備,另一方面也需要項目實施者有立足未來的戰略眼光。其次,注重投后管理,實現價值創造。目前,PPP項目投后管理是實現企業利潤回流和價值創造的主要路徑,但對投后管理的重視還不夠。作為社會投資人,面臨大量PPP項目進入投后管理階段,對此需要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最后,勇于創新,尋求突破。PPP模式相比傳統供給模式,給予社會資本更多的創新創造權,不管是項目前期各環節的設置還是項目的建造和運營,讓社會資本擁有更大的空間去實踐。作為項目公司的操盤手,社會資本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在時代潮流下引領發展。“PPP是開放的、創新的、共贏的,PPP市場的成熟和發展離不開每一位PPP參與者的共同努力。”周文波表示,PPP模式既要規范,也要發展,高質量的PPP不僅要立足規范、控風險,同時也要創新踐約共發展,在規范防風險的基礎上,推動PPP創新踐約精神,在兩者的協同與交互中,才能更好地構建PPP的美好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