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第四屆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主會場活動在四川成都高新區菁蓉匯成功舉辦,菁蓉匯成為創新創業者關注的熱點。活動周結束后,菁蓉匯趁勢而上,持續放大“后雙創周”效應,經過2年的努力發展..." />
2018年10月,第四屆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主會場活動在四川成都高新區菁蓉匯成功舉辦,菁蓉匯成為創新創業者關注的熱點。活動周結束后,菁蓉匯趁勢而上,持續放大“后雙創周”效應,經過2年的努力發展,成為全國雙創版圖中創意無限、創造無限、活力無限的雙創升級新空間。截至目前,成都菁蓉匯擁有估值過億企業達20家,比雙創周舉辦前增加了122%,獲得知識產權2207項,比雙創周舉辦前增加了85%。2020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區新增市場主體3.28萬家、增速超過20%,實現產業增加值1191.4億元、同比增長7.0%,在抗擊疫情和推動全面復工復產的過程中實現了逆勢增長。
(2018年第四屆全國雙創活動周主會場——成都菁蓉匯)
一、構建企業培育“縱向”梯度,打造科技型企業集群
打造全流程營商環境體系。雙創活動周后,主動對標國際國內先進城市和地區,加速改革營商環境促進市場主體服務量質齊升。通過努力,在全國首創市場主體開辦“首證通”行政審批改革,90%以上的政務和公共服務實現“僅跑一次”。
打造全要素孵化服務體系。構建“創業苗圃—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梯級創業孵化體系,線下布局“引智服務—平臺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金融服務—國際服務—商務服務—黨群服務”等平臺,線上布局涵蓋智慧園區服務、企業成長性評價、雙創電子地圖、綜合應用門戶等功能的產業孵化培育網絡平臺,為各類創業企業提供從出生到成長壯大的全要素精細服務。目前,已建設多家孵化載體,入駐企業總計達1682家。
打造全周期企業培育體系。針對雛鷹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龍頭企業等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制定精準化、差異化支持政策,構建多元化產業社區。2020年培育種子期雛鷹企業45家、同比增長221%,將縱橫股份培育為科創板上市企業,實現上市企業零的突破,選育3年內擬上市后備企業10家。
(成都菁蓉匯硬核工場眾創空間)
二、構建企業融通“橫向”機制,織密區域協同創新網絡
探索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機制。積極探索“四個一”融通模式:搭建一個平臺,大中小企業融通線上對接平臺;發布一個計劃,大中小企業融通共創計劃;建立一個機制,大中小企業融通數據庫發布和對接機制;打造一個樣本,大中小企業融通的成都樣本。成功舉辦2020年“創響中國”成都高新區大中小企業融通專場活動,550家企業納入成都菁蓉匯“共創”融通服務平臺企業數據庫,促成大中小企業線上融通對接220次。
打造大中小企業融通創孵社區。以菁蓉匯為核心,輻射周邊3平方公里建設成都創孵社區,以黨建引領營造高效率“治理圈”,突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建立創新創業“融通圈”,聚焦主導產業搭建細分領域“孵化圈”,營造創新活力場景建設高品質“生活圈”。截至目前,已匯聚孵化器和眾創空間42個、孵化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服務創客45000余人,累計培育種子期雛鷹企業123家、瞪羚企業38家和平臺生態型龍頭企業1家。
打造大中小企業融通應用場景。以解決市場機會與新經濟企業業務發展配置不精準問題為目標導向,聚力打造“AI+教育”“AI+醫療”“AI+社區”“AI+園區”“AI+政務”五大應用場景,利用場景供給實現與大中小企業融通合作,推動培育發展新動能。2019年該項做法獲國務院第六次大督查典型經驗通報表揚。
(成都菁蓉匯大中小企業共創計劃發布)
三、構建“多維”保障體系,推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給予租金減免,開展助企專項行動。疫情發生后,梳理建立園區內中小企業困難清單,幫助籌集發放口罩、消毒液等抗疫物資,啟動實施房租減免等幫扶舉措,有效降低企業負擔,助力實現全面復工復產。預計2020年全年將減免房租達1188.15萬元。
拓寬就業渠道,推動科技創業帶動高質量就業。在菁蓉匯舉辦科技創業帶動高質量就業行動(大學生招聘成都高新區專場)活動,制定發布“蓉e就業”計劃,持續舉辦直播帶崗、職業微展示、促就業集市、促就業講堂等活動,多措并舉拓寬就業渠道。累計發布1000余個免費創業工位、200余個科研助理崗位、500余個見習崗位、3000余個就業崗位。
發布機會清單,強化科技創新賦能疫情防控。聚焦疫情防控“查、測、防、治、教、購、娛、宣”等關鍵環節,充分征集菁蓉匯企業產品技術研發情況和抗擊疫情供需信息,發布科技賦能疫情防控應用場景城市機會清單,協助供需雙方進行信息共享和對接交流,實現從“給優惠”到“給機會”的轉變,讓園區企業的新技術、新產品助力疫情防控,實現危中尋機、化危為機。
(成都菁蓉匯設立促就業創業集市)
四、構建創新創業“閉環”生態,厚植雙創文化
持續舉辦雙創系列活動。按照將雙創活動周活動氛圍引向縱深的思路,立足“品牌活動國際化、行業活動專業化、企服活動精準化、特色活動眾創化”定位,推出“菁蓉匯主題活動”“創業夜市”“創業集市”“創業學堂”“創業旅游”等五大品牌系列活動,重點搭建創新創業企業交流、展示以及交易平臺。2019年以來,舉辦各類創新創業活動400余場,參與人次逾20萬,招引項目100余個,基本實現“月月有主題、周周有特色、天天有活動”的雙創活動氛圍。
聚力推動青年創業就業。積極推動青年大學生等重點群體創業帶動就業,探索建設“拎包入住”的青年大學生創業苗圃,提供零成本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交空間、資源共享空間以及專業系統的“預孵化”服務,為青年大學生創業降低門檻,聚力培育青年創業團隊和初創型企業。累計孵化1497家企業,帶動就業8000余人,2020年以來,孵化培育大學生創業企業86家,比2019年同期增長10%。
積極構建國際化雙創格局。推動國際合作與交流,暢通國際通道,實現“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陸海內外聯動的雙向交流。近年來,引入世界三大頂級工業設計評獎機構之一的德國iF等5家國際化孵化器,在硅谷、洛杉磯、仁川、首爾等地與第三方服務機構合作設立海外離岸創新創業基地,深入推動創新創業國際化合作。
(2018年第四屆全國雙創活動周吉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