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科特派寧夏科衡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食用菌項目已帶動眾多銀川市西夏區農戶增收致富侯小成攝
寧夏將以政府購買公益性農業技術服務為引導,加快構建公益性與經營性相結合、專項服務與綜合服務相配..." />
法人科特派寧夏科衡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食用菌項目已帶動眾多銀川市西夏區農戶增收致富侯小成攝
寧夏將以政府購買公益性農業技術服務為引導,加快構建公益性與經營性相結合、專項服務與綜合服務相配套的新型農業社會化科技服務體系,推動解決農技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
寧夏吳忠市同心縣的旱塬大地上,科技特派員李海洋被老百姓親切地稱為“專家朋友”。
當地自然條件惡劣,30年來,他領辦專業合作社,建成4個示范園區,引進和集成創新12個農業實用技術,還針對農民文化素質低等特點創建了一所田間學校。
一手抓創業,一手抓服務,李海洋是寧夏科技特派員服務“三農”的典型。
2002年,寧夏借鑒福建南平經驗在全國較早啟動科技特派員行動,并亮出了自己的招牌——創業,多措并舉鼓勵農業科技人員開展全產業鏈創業和科技服務。
邁入新時代,脫貧攻堅收官在望,科技創新人才如何持續發揮作用,促進科技資源向基層流動?
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堅持和完善科技特派員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及時調整科特派工作思路,在創業特色不變的情況下,給服務力度加碼,完善政策體系,創新服務模式,建立長效機制。該《意見》將于6月22日起實施。
雙向選擇,科技服務和創業帶動并舉
“科技服務和創業帶動‘兩條腿’走路,缺一不可。”寧夏科技特派員創業指導服務中心主任楊勇軍指出。
今年年后走馬上任的他,根據自治區區直各部門的反饋意見,參與了《意見》的修訂工作。“相比自治區2008年9月印發《關于深入開展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的意見》,新印發的《意見》更強化服務。”他說。
他說,新形勢下,寧夏鼓勵支持專業技術人員及技能型人才通過多種形式到基層開展農業科技服務,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全區3388名科技特派員,楊勇軍把他們分為兼職服務型、離崗創業型和創業帶動型3大類。
同心縣預旺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李海洋,便是兼職服務型科技特派員的代表。
在李海洋的指導和帶動下,合作社學員馬佐鵬、顧有權等人不但轉變原有“傻大黑粗”的耕作方式,還引進中藥材育苗移栽種植和銀柴胡初加工技術,并成立了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個人年收入達到20萬元以上,成為全縣產業發展帶頭人。
此次,雙向選擇是寧夏科特派構建農業社會化科技服務體系的一大亮點。
“其他省份很多是自上而下選派科技服務人員,我們則是由市縣科技局先與科技服務人員商量,然后進行選派。”楊勇軍介紹稱,在堅持合作雙方自愿原則下,寧夏對公益服務、創新創業等不同類型、不同身份的科技特派員實行分類指導,提升創新創業能力和服務水平。
“合作的高樓只有建在這一地基上,才能利益共享,風險共擔,達到雙贏。”楊勇軍說。
銀川市科技創新服務中心主任沙磊涉足科特派創新服務領域已經多年,他也深深地體會到,政府引導科技下沉、人才下鄉,首先得科技人員自己有意愿。唯有如此,才能建成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覆蓋全區所有鄉鎮和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的高素質科技特派員隊伍;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服務水平高、帶動能力強的法人科技特派員。
四項任務,加大政府購買社會化服務力度
《意見》明確提出,“力爭用5年時間,形成具有寧夏特色的較為完善的科技特派員制度體系,科技特派員科技服務與創新創業深度融合的激勵、保障和管理機制更加健全”。
寧夏科技廳副廳長劉常青坦言,盡管已走過18年發展歷程,科技部兩次在寧夏舉行現場會,28個省市自治區考察團前來觀摩交流,但寧夏科特派要完成這一目標,尚任重道遠。
《意見》設定四項主要任務,除了拓展科技特派員服務領域、提升服務能力、培育壯大隊伍,首要任務就是助推新型農業社會化科技服務體系建設。
寧夏將以政府購買公益性農業技術服務為引導,加快構建公益性與經營性相結合、專項服務與綜合服務相配套的新型農業社會化科技服務體系,推動解決農技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
科技服務社會化管理,一直沒有缺席。
寧夏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協會在今年工作計劃中,列入服務科技創新、促進技術成果轉化、開展科技型企業培育、入駐寧夏技術交易市場開展綜合科技服務等內容,還計劃對標科技考核指標,協助各市縣區科技局開展相關工作。
“我強烈建議繼續加大政府購買社會化服務力度,通過各類型社會團體,加強對科技特派員的支持。其實,最終還是落到了服務‘三農’上,實踐證明,效果顯著。”沙磊說。
他以銀川市科技創新服務中心舉例,作為全區科技服務主要機構,該中心匯聚了諸多科技創新資源,從知識產權到項目申報、創新主體培育,切實地解決科技特派員享受不到政策紅利、政策信息不對稱等問題。
該中心利用半年時間走訪發現,多數科特派在產業發展過程中缺乏成果支撐。于是,他們深挖服務和技術方面需求,提供精準高效服務。例如,將寧夏大學副校長李建設科研團隊集成示范技術成果打包整體轉化到賀蘭縣設施園藝產業,對當地而言堪稱一場“及時雨”。
部門聯動,擴大創業專項基金覆蓋面
隨著《意見》出臺,在新的歷史節點,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寧夏科技特派員工作如何開展。
劉常青表示,本著實施鄉村振興和創新驅動戰略的初衷,自治區有關部門和各市、縣(區)將對科技特派員工作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協調和政策配套,形成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組織體系和長效推動機制。
明確選派政策、落實扶持政策、加大支持力度。細覽《意見》,記者能充分感受到管理部門對科技特派員工作寄予的厚望。
支持方面,寧夏將加大科技特派員創業服務專項資金支持力度,并根據績效評價結果,擴大資金支持覆蓋面;建立完善符合縣域創新驅動發展需求、突出績效導向的項目管理模式和科技服務補貼制度。
而科技特派員在新產品、新技術研發過程中委托檢驗檢測、動物實驗等技術服務,購買技術成果、專利技術及委托開展小型研發活動產生的費用,符合自治區科技創新券管理辦法的,按規定給予補助。法人科技特派員申報的各類科技計劃項目同等條件下優先支持,自主開展研發活動,符合自治區企業科技創新后補助規定的,按規定給予支持。
“還有一大創新:寧夏將發揮政府資金引導作用,以貸款風險補償、貸款貼息等方式,推動構建針對科技特派員的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融資機制,加大對科技特派員企業信貸支持力度。”楊勇軍說。
此外,《意見》還把建立評價體系第一次擺在了明面上。
《意見》指出,加強科技特派員工作績效評價考核,要把各市、縣(區)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服務作為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抓手,納入鄉村振興戰略綜合考評范圍。建立完善以新技術新成果促農增收為目標的科技特派員個人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科技管理部門負責組織科技特派員年度考核工作,創業業績突出被確定為優秀等次的,原單位應予認可。建立不合格科技特派員退出機制,實行動態管理。
“一個激發科技人員到農村開展科技服務熱情、開創新時代寧夏科特派工作新局面的藍圖,正徐徐打開。”劉常青說。(王迎霞)
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如因無法聯系到作者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與本網站聯系,我們將采取適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