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李子吉
審核:艾麗
政審:王軍善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融媒體記者 杜壯
高質量數據供給不足、流通不暢、應用不充分的問題如何解決?5月24日,在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據資源與數字安全分論壇上,國家數據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榮輝表示,加快釋放數據價值,不僅需要破除制約數據流通使用制度性障礙,也需要數據基礎設施的協同保障,更離不開一大批充滿創新活力的數商參與和支持。
數據資源利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傳統要素配置效率。充分發揮數據要素價值,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基礎。
目前,我國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帶來數據規模指數級增長,全國數據生產、存儲、計算呈現出規模大、增速快的特點。《全國數據資源調查報告(2023年)》(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3年,全國數據生產總量達32.85澤字節(ZB),這相當于1000多萬個中國國家圖書館的數字資源總量。今年,預計我國數據生產量增長將超過25%。
數據要素市場化進程中,各類主體不斷涌現,為數據“供給-流通-應用”提供了有力支撐。據有關機構統計,近10年來,我國數商企業數量從11萬家增長到超過100萬家,成為數據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盤活數據要素價值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從建設中國“信息高速公路”到發揮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在信息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從全面推廣數據應用到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30多年來我國數據資源開發利用腳步不斷加快。
不過,隨著我國數據資源“產-存-算”規模優勢基本形成,數據“供-流-用”各環節主體逐漸豐富,海量數據和豐富場景優勢潛力仍待釋放,數據資源管理和利用整體處于起步階段。《報告》顯示,2023年,全國數據產存轉化率為2.9%,海量數據源頭即棄;企業一年未使用的數據占比為38.93%,大量數據被存儲后不再被讀取和復用;交易所需求方是供給方的1.75倍,數據產品成交率為17.9%,數據場內交易供需匹配率低;開展數字化轉型的大企業中,實現數據復用增值的僅有8.3%,數據價值挖掘任重道遠。
實際上,數據高效合規利用,離不開數據基礎設施和技術創新的支持。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關村實驗室主任吳建平表示,數據資源供需兩側涉及開發、流通、交易、存儲各個環節,沒有關鍵技術的加持就不會壘砌起數字社會這方九尺之臺。要大力支持擁有數據資源的頭部科技領軍企業與行業領域聯合布局,加大數據底層技術及共性技術的攻關力度,打造數字產業生態。加快工業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數據安全等技術的快速迭代,通過搶占技術制高點來驅動數字經濟、數字政務、數字文化、數字生態文明的建設發展。
商湯科技董事長兼CEO徐立認為,AI 2.0即生成式人工智能時代,垂直領域的數據會成為重要的生產資料,并帶來新的生產力突破。如果模型生產出來之后,又能夠利用好這些數據對外服務,再次數據資產化,就能形成一個不斷迭代的數據飛輪。
在數據資源綜合利用上,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電子政務專家委員會主任王欽敏強調了公共數據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我們要將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作為突破口,以此來融合帶動人類數據充分發揮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的生產要素和生產力的作用。”
自“數據二十條”公布以來,多地出臺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管理規定,積極探索公共數據的授權運營模式。截至2023年8月,我國已有226個省級和城市的地方政府上線了數據開放平臺。
數據怎么才能流得動?以海南“數據產品超市”為例,它是一個開放性的生產與交易服務平臺,通過引進具有技術服務能力和研究分析能力的大數據企業和機構,進行數據產品開發生產、供需對接,交易的不是原始數據,而是對數據加工處理后的結果。
在海南省大數據管理局局長董學耕看來,要發揮數據要素與其他生產要素的協同、在多場景多主體的復用以及多元數據的融合,數據產品化是關鍵。董學耕表示,實現數據產品化,必須要建成三個層級基礎設施。一是元數據基礎設施,即數據到了數據產品超市,不管是公共數據還是行業數據、企業數據,進入超市后一定要有目錄、清單,要有對數據的解釋,才能夠有效地應用此類數據。核心是解決單位內或中心化的區域內的數據共享、開放及其價值釋放的問題。二是數據公共化基礎設施,包括可信數據空間、數據產品超市、擴大安全域、實時性與確定性網絡等,解決數據如何從私有域走向公共域。三是數據價值化基礎設施,即要有數據確權、估值、資產化、價值化等一系列的一套體系。
王欽敏認為,數據價值必須在數據場景中實現,要充分利用跨區域、跨部門的數據,廣泛融合企業數據、個人數據,政務數據要跟企業數據融合,提供更多有價值的數據產品跟服務,加快發展數據開發利用生態,進一步激發數據潛能,推進高質量發展。
“只有像治理空氣、水一樣來治理數據,這個數據才會好用。”上海數據集團黨委副書記、總裁朱宗堯說。
數據安全主要是確保數據持續處于有效保護、合法利用、有序流動狀態,而非阻止其開發利用。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表示,數字中國頂層設計不斷完善,高質量數據成了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隨著數據規模越來越大,流通越來越頻繁,安全成了數據資源發展的大前提。
“數據竊取、數據勒索以及數據流轉過程當中的數據違法、數據濫用以及數據跨境傳輸的違規等風險一旦成為現實,企業經營以及數據要素價值的轉換就會大打折扣。”齊向東表示,促進數據要素高效流通要堅持以發展為先,安全護航,也就是以促發展為最終目標,整體性構建數據安全合規的保障體系,讓數據要素更好地在工業、農業、金融、科技等各個創新重點領域應用,發揮出龐大的成熟效益。
“安全技術是一種伴生和依附技術,各類先進數字技術發展也伴生著安全漏洞和技術缺陷。”在吳建平看來,我們要維護網絡空間安全,實現威脅查得清、風險防得住,就必須從體系上來思考網絡空間安全防御體系的問題,培養高水平網絡安全人才隊伍,不斷增強網絡數據安全風險監測、研判、預警和溯源能力,加快實現數據資源安全自主可控。
陳榮輝表示,下一步,國家數據局將面向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數據要素市場,出臺數據產權制度,制定促進數據合規高效流通交易政策文件,建立數據要素收益分配、安全治理機制。推出鼓勵和支持公共數據、企業數據開發利用的政策文件,逐步建立公共數據資源登記管理、授權運營和產品定價機制。
END
編輯:李子吉
審核:艾麗
政審:王軍善
終審:朱永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