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在中國上海建設儲能廠,一方面看中了中國的規模制造、快速響應優勢,能夠快速補齊Megapack產能短板;另一方面利用中國完備且成本低廉的儲能系統產業鏈優勢能夠降低Megapack成本,其在中國的儲能業務布局有望帶動相關產業鏈蓬勃發展。
“2024年特斯拉儲能業務的增速會遠遠高于電動車業務?!?/div>
馬斯克在去年底的四季度財報電話會上如是表示。
特斯拉的儲能業務也確實承擔得起這樣的期望:特斯拉今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第一季度總收入下降9%,凈利潤大幅下滑55%;而公司能源發電和存儲的收入和毛利潤一季度創下歷史新高,收入同比增長7%,毛利潤同比增長140%。
5月13日,“上海臨港”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建設項目已完成施工許可證核發。這是特斯拉在美國本土以外的首個儲能超級工廠項目,工廠計劃于今年5月開工,明年一季度實現量產。
對特斯拉來說,儲能業務的重要性已經不亞于大眾熟知的電動車。特斯拉為何如此看重儲能業務?儲能超級工廠為何選在中國建設?這樣的布局對國內儲能產業甚至全球儲能產業格局又會有何影響?
規劃年產1萬臺Megapack
總占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4.5億元,上海儲能超級工廠從去年12月確定投資意向起就開始運用臨港新片區在工程建設領域新推出的項目服務包。所謂項目服務包是指在企業服務包基礎上針對項目視角和特定場景將全套服務體系前置嵌入到審批啟動前,把企業端、政府端的事項都塞進一個包,從項目出發制定節點流程圖。
后續,上海儲能超級工廠將生產超大型商用儲能電池Megapack,幫助電網運營商、公用事業公司等更高效地存儲和分配可再生能源。
2015年開始,特斯拉在美國推出Megapack和Powerwall等產品,分別面向大型工商業儲能和家庭儲能市場。特斯拉儲能產品目前遍布全球超過65個國家和地區,總部署量超過10GWh。?2023年,特斯拉儲能裝機總量達到了14.7GWh,是2022年的兩倍以上,公司能源發電與存儲業務的利潤在2023年幾乎翻了四倍。
Megapack每臺機組可存儲超過3.9MWh的能源,足以滿足3600戶家庭1小時的用電需求,200多臺Megapack可以組成一個儲能電廠,可儲存100萬度電,滿足舊金山市6個小時的用電需求,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電化學儲能設備。
該項目初期規劃年產商用儲能電池 Megapack 1萬臺,儲能規模近 40GWh。據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數據,2022年中國儲能鋰電池出貨量為130 GWh,意味著特斯拉這一超級儲能工廠的產能,相當于中國2022年儲能鋰電池出貨量的三分之一。
起點研究院發布的《2024年全球儲能行業發展藍皮書》顯示,2023年全球鋰電儲能系統出貨量約為192GWh,特斯拉位列第三位,僅在陽光電源、比亞迪之后。上海儲能超級工廠投產后,這個排名可能還會有變化。
不過即便如此,特斯拉在儲能業務方面的擴張步伐仍然不夠快。
自2019年正式推出以來,Megapack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產品的交貨期一度高達2年。從特斯拉官網下訂單的信息來看,截至2023年8月,Megapack最近的交貨日期已經延到2025年第二季度。這不僅反映出特斯拉儲能產品需求的火爆,也說明其產能供應不足。
2023年初,特斯拉曾將2023年儲能擴產目標設定為建設100GWh規模的儲能項目。
而在2023年二季度,特斯拉表示已經將位于美國加州儲能超級工廠產能拉滿至40GWh。但即使如此,加上明年上海超級工廠40GWh儲能超級工廠投產,特斯拉80GWh的儲能產能規模也沒有滿足100GWh產能規模的擴張野心。這樣看,或許特斯拉還會有下一步擴張計劃。
補齊產能短板,降低生產成本
對特斯拉來說,在提升產量、投資未來增長之余,尋找進一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途徑同樣重要。
在儲能業務方面也是如此。
從產品端來看,特斯拉表示,Megapack在使用期限內的運行成本相比市場上的其他產品更低,而且提供的能源更多,可靠性更強。
不過即便特斯拉產品在性能方面確有一定優勢,但從價格上來看,其在美國的售價一般在200萬美元/套以上,雖然還無法準確預判上海工廠的產品價格,但預計與中國國產的相關鋰離子儲能電池產品相比仍會較高。
上海儲能超級工廠的布局,為特斯拉大幅壓縮儲能成本、打造價格優勢提供了可能性。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認為,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和具有潛力的儲能市場,為特斯拉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此外,中國在電池供應鏈方面具有顯著優勢,特斯拉可以利用這一體系提升產量并降低成本。
中國的儲能市場潛力巨大,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已經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為 3139萬kW/ 6687萬kWh,平均儲能時長為2.1小時。2023年新增裝機規模約為2260萬kW/ 4870萬kWh,較2022年底增長近三倍。
與此同時,中國擁有完善的汽車產業鏈和供應鏈,為特斯拉提供了高質量、低成本的零部件和服務。
德邦證券分析,特斯拉在中國上海建設儲能廠,一方面看中了中國的規模制造、快速響應優勢,能夠快速補齊Megapack產能短板;另一方面利用中國完備且成本低廉的儲能系統產業鏈優勢能夠降低Megapack成本,特斯拉在中國的儲能業務布局有望帶動相關產業鏈蓬勃發展。
以上海超級工廠為例,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2019年建成后,短短兩個月內就實現了大部分進口零件的國產化。目前,上海超級工廠生產的特斯拉車輛零部件國產化率已高達95%。如今,上海超級工廠僅用30多秒就能下線一輛中國制造的特斯拉,實際年產能已經擴產到95萬輛/年以上,貢獻超一半特斯拉年交付量。
另一方面,中國是特斯拉推動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戰略地區。
《上海市促進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征求意見稿)》中明確表示,到2025年,實現新型儲能由示范應用進入商業化應用初期并向規?;l展轉變,全市新型儲能整體規模達到2000億元;打造2個以上新型儲能產業園,培育10家以上新型儲能龍頭企業。同時提出,在臨港新片區建設涵蓋風、光、儲、氫等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的儲能發展模式,開展隔墻售電新模式的先行先試。
在今年1月召開的臨港新片區低能耗示范城市建設推進大會上,《臨港新片區推動新型儲能示范應用引領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明確到2025年,力爭利用規模要達到5萬千瓦時,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到2030年力爭應用規模達到30萬千瓦時,產業規模達到千億級。
臨港在支持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和市場化運營方面也發布了相應的支持政策。其中包括鼓勵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持戰略引領和前瞻布局的新型儲能產業項目建設,最高支持1億元;支持儲能關鍵核心技術和顛覆性技術有效突破,最高5000萬元;支持新型儲能重大技術裝備和核心部件首臺(套、批)突破,最高3000萬元;支持產業集群強鏈建設,最高1000萬元。
截至目前,臨港新片區也已在“風-光-氫-電-制-儲-用”產業領域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產業鏈布局。比如在鋰電材料、儲能電池等領域,除此次即將開工的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外,此前也已引進了以瑞庭時代、杉杉科技、錦源晟為代表的儲能類企業。
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說,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不僅是企業全球生產布局的一次重要優化,也將助力上海新型儲能產業發展和綠色低碳轉型。
實際上,關于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的鋪墊,在4月28日特斯拉CEO馬斯克訪問中國期間已經有所鋪墊。
當天,特斯拉在其官方微博發布兩條關于儲能及自動駕駛的內容。其中一條提到“我們將繼續在中國深耕,在人工智能、電動車、儲能等領域與行業共同發展,加速清潔能源與自動駕駛技術落地?!?/div>
另一條則直接明確“特斯拉不止于車,而是一家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可持續能源和電動車公司”。
車、儲、AI軟硬件一體化產業閉環
特斯拉為何要做儲能?首先,顯而易見的是,電池儲能潛力巨大。
彭博社預測,2030年,全球儲能電池的市場需求將達到1000GWh,市場規模達1.2萬億美元。?在諸多業務板塊業績下滑的時候,能源生產和存儲的毛利潤增長是特斯拉為數不多的好消息。
而在這之外,最重要的是特斯拉并不是一家單純的電動車生產企業。
今年3月30日,特斯拉成為全球首個突破600萬輛純電動車生產大關的企業,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銷售商。在過去的一年,特斯拉全球范圍內共計生產電動車約185萬輛,同比增長約35%。Model Y全球以超120萬輛的交付量,銷量超越豐田卡羅拉,首次成為全球最暢銷電動車車型。
而以電動車為載體,特斯拉正在構建儲能產品、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軟硬件一體化產業閉環。
早在2016年7月, 馬斯克提出了新的戰略規劃“Master Plan,Part Deux”,旨在擴大產能、完善產業鏈、不斷突破重圍,穩固特斯拉新能源汽車市場龍頭地位。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特斯拉能源(Tesla Energy)成立,特斯拉也在其官網域名中刪除了“motors”字眼。
2016年11月17日,特斯拉電動車公司收購美國太陽能發電系統供應商SolarCity,特斯拉轉型成為垂直整合能源公司,為客戶提供一系列清潔能源產品,
2017年2月1日,特斯拉汽車公司(Tesla Motors Inc.)去掉了代表汽車含義的“Motors”,更名為特斯拉(Tesla Inc.),預示著特斯拉將向電動汽車領域之外的其他行業邁進。
從特斯拉的業務動作來看,從電動車,到儲能設備,再到人工智能及機器人,特斯拉的業務版圖已遠超普通意義上的電動車公司,電動車只是特斯拉業務的載體,其實質是打破原有產業分工,整合電動車、儲能產品、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關鍵技術形成軟硬件一體化閉環,用顛覆性技術解決出行和能源領域的根本性問題,形成全產業鏈垂直整合的創新技術綜合體。
4月24日,特斯拉發布2024年一季度財報,馬斯克在財報電話會上確認特斯拉將于2024年8月8日發布無人駕駛出租車(Robotaxi),管理層公布了無人駕駛出租車的最新進展,無人駕駛出租車將采用“拆箱式”(Unboxed)制造方式。與車技術同源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方面,馬斯克表示,特斯拉將是所有人形機器制造商中最有能力的公司,2024年底人形機器人或將可以開始在工廠做簡單的工作。
相較于其他聚焦單一產品領域的企業,特斯拉顛覆性的創新技術與整合應用是其強勁的增長曲線和核心競爭力。
能否拉動中國儲能產業鏈增長?
2019年1月7日,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開工,曾創造了“當年開工、當年竣工、當年投產、當年上市”的超級速度。從2020年10月起國產特斯拉開始出口歐洲,更將中國電動汽車產業鏈快速帶入了全球市場。
此次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的到來也不得不讓人思考其對國內儲能市場的影響。
2024年開局,特斯拉大儲產品Megapack降價約42500美元。特斯拉Megapack此輪降價,折算價格為0.656美元/Wh,約合人民幣4.56元/Wh,而2023年12月國內2h儲能系統平均約為0.76元/Wh,因此Megapack在價格方面在中國市場并不具備競爭力,且目前特斯拉Megapack尚未開放中國業務。
另外,特斯拉儲能系統在直流側技術路線也并非國內主流路線。
因此,短時間內,上海產Megapack產品對國內市場的影響或許并不會很大。
但在未來,上海儲能超級工廠借助中國完整的儲能供應體系,Megapack的成本有望降到1元/Wh以下,若確定實行降價,對該款產品錨定全球市場的定位而言,無疑對開拓更大的市場大有裨益。
對于國內儲能行業來說,特斯拉的技術優勢和品牌影響力無疑會給現有的儲能企業帶來一定壓力。然而,這也將推動國內儲能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提高整個行業的競爭力,對市場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華西證券表示,隨著上海儲能超級工廠的建成,國內儲能產業鏈各環節供應商有望受益,跟隨特斯拉的布局實現產品供應的全球化。
2019年特斯拉整車超級工廠落子上海至今,上海乃至整個長三角,都可以感受到特斯拉的反饋。如今,特斯拉國產車型零部件本土化率已高于95%。相應地,圍繞著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眾多汽車零部件企業生根發芽,在蘇州、寧波、南通、無錫、紹興、臺州、南京、常州等地組成了特斯拉的“4小時朋友圈”,形成了大規模的產業集群,為地方經濟高速發展注入了全新活力。
參考特斯拉整車工廠落地后的本土化進程,特斯拉此次在國內搭建儲能產業鏈,預計目前已經在臨港為特斯拉形成穩定配套的企業如電芯供應商寧德時代、溫控企業三花智控等都將從中直接受益,同時也將為PCS、變壓器、儲能結構件等企業進入特斯拉供應鏈打開新的機會。
但能獲得多少收益,又能不能抓住這些新的機會,還需要看特斯拉儲能業務在中國市場的具體表現以及國內企業的反應速度。